【2020年山东省远程研修小学语文观课报告大自然的声音】在2020年山东省组织的远程研修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一节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的小学语文课程。这节课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中情感与语言的融合,也让我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自然、表达情感有了新的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围绕“大自然的声音”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资源,播放了雨声、风声、鸟鸣等自然声音,让学生在听觉的体验中进入情境,进而引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
在导入环节,教师以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作为引子,配合生动的图片展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学生被迅速吸引,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情绪。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思考“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描绘自然声音的。课堂上,教师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美感。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听到过的自然声音,并尝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她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例如,在讲解“风的声音”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风带来的变化,如树叶的摇曳、花瓣的飘落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巧妙地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自然的责任感。课堂最后,教师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周内听到的自然声音,并写一篇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总的来说,这节“大自然的声音”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展示了语文教学的魅力,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语文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心灵的交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温度与活力。
此次观课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