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middot及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是《归园田居》系列诗作,深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其中,《归园田居·其三》更是脍炙人口,展现了诗人回归自然、安于农耕的生活态度。
一、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翻译
在南山脚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却稀少。
清晨起来除草松土,傍晚扛着锄头归来。
小路狭窄,草木丛生,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裳被沾湿并不可惜,只要我的心愿不违背。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三首,虽篇幅简短,却意境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首句“种豆南山下”,点明了诗人居住的环境与日常劳作的内容,也暗示了他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志趣。“草盛豆苗稀”一句看似平淡,实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理解:农事并非一帆风顺,有收获也有艰辛。
接下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了诗人早出晚归的劳作生活,表现了他的勤勉与坚韧。同时,“带月荷锄归”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诗意的画面,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
后两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并不在意辛苦与疲惫,只关心自己的心愿是否得以实现。这里的“愿”指的是他追求自由、回归自然的理想,而非世俗功名。这种“愿无违”的精神,正是陶渊明一生坚守的价值观。
四、总结
《归园田居·其三》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打动人心。它不仅展现了陶渊明作为隐士的高洁品格,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农夫的形象,更是一个心灵自由、精神富足的诗人。他的田园生活,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