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中考文言文阅读《南阳刘子骥》练习及答案x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南阳刘子骥》练习及答案x,急!求解答,求不敷衍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01:22:45

中考文言文阅读《南阳刘子骥》练习及答案x】一、原文阅读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词语解释

1. 好:喜欢,爱好。

2. 闻之:听说这件事。

3. 欣然:高兴的样子。

4. 规往:打算前往。

5. 未果:没有实现。

6. 寻病终:不久因病去世。

7. 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就再也没有人去打听(这个地方)了。

三、句子翻译

1.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览山水。

2. 闻之,欣然规往。

听说了这件事,他高兴地打算前去探访。

3. 未果,寻病终。

但没能够成行,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4. 后遂无问津者。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去打听(这个地方)了。

四、内容理解

这段文字选自《桃花源记》的结尾部分,通过刘子骥这一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现实世界的无奈。刘子骥是当时一位有志之士,他对“桃花源”充满向往,但最终未能如愿,反而因病去世,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五、问题与答案

1. 文中提到的“南阳刘子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他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理想的人,对“桃花源”充满向往,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 “未果,寻病终”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刘子骥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最终因病去世,暗示理想难以实现,现实充满阻碍。

3. “后遂无问津者”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这句话表明,自从刘子骥去世后,再没有人去寻找那个神秘的地方,暗示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逐渐淡去,反映了现实的冷漠与无情。

六、拓展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看法。

答:我认为“桃花源”代表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它远离尘世纷扰,人们生活安宁和谐。然而,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正如文中所写,即使有人向往,也难以真正抵达。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深切渴望。

七、总结

本文通过对刘子骥这一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篇目之一。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理解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主旨,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分析和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