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厓山】厓山者,地名也。昔南宋之末,宋帝昺南奔,至厓山,聚众以抗元。时势危急,人心惶惶,然忠臣义士,犹誓死守土,不屈于强敌。
其时,陆秀夫、张世杰等皆为国尽忠,虽力竭而亡,亦无悔意。元兵压境,舟舰相接,战鼓雷鸣,血染江水。宋军虽众,然粮尽援绝,终败于元军之下。帝昺投海,群臣随之,一时悲壮,千古传颂。
后人感其忠烈,遂立庙于厓山之上,岁时祭之。碑文记载,忠魂不灭,气节长存。观其事迹,虽败犹荣,令人肃然起敬。
今人读史,当思其志,不忘其义。文言虽古,然其精神,至今犹在。厓山之事,非独一时之战,乃中华气节之象征也。
——《厓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