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一、活动名称
《奇妙的水》
二、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发现水的形态变化及用途。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科学探索意识。
三、活动准备
1.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冰块、小碗、海绵、纸巾、塑料瓶等。
2. 教具:图片或视频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如雨、雪、雾、云)。
3. 环境布置:设置“水的乐园”区域,摆放相关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它?”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水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探索与实验(15分钟)
(1)水的形态变化
- 教师将水倒入不同容器中,让幼儿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并讨论:“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 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低温下的变化,理解水可以变成固态。
- 用喷壶喷水,让幼儿感受水的液态和气态的变化。
(2)水的流动与吸收
- 让幼儿用海绵、纸巾等材料进行吸水实验,观察哪些材料能吸水,哪些不能。
- 将水倒入倾斜的瓶子中,观察水的流动方向,理解重力作用。
3. 分组操作(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由探索水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 总结与分享(5分钟)
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水的重要性与多样性。
五、延伸活动
1.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做简单的水实验,如制作“水的彩虹”或“水的浮沉实验”。
2. 在科学角投放更多与水相关的材料,供幼儿持续探索。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直观的实验和互动操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水的特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水的环保知识,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常见句式与结构,以提高识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