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君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鲍君》是一篇典型的古代寓言类文言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中。本文通过一个故事,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对诚信与正直的推崇。
一、原文节选:
> 鲍君者,齐之贤大夫也。尝行于道,见有遗金于路,人莫之识。君遂取而归之。其人后至,求金不得,乃告于官。官问:“汝金何在?”曰:“吾金已失矣。”官曰:“汝金既失,安得复求?”其人曰:“吾金虽失,然吾心未失。”官笑曰:“汝心虽未失,然君已得之。”
二、题目设计: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 遗金:______
- 莫之识:______
- 安得复求:______
2. 翻译句子:
“汝金虽失,然君已得之。”
3. 文中“鲍君”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你认为“其人”为什么会说“吾心未失”?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5.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参考答案:
1. 解释加点字词:
- 遗金:遗落在路上的钱财
- 莫之识:没有人认出它(或不认识是谁的)
- 安得复求:怎么还能再找回来呢?
2. 翻译句子:
“你的金子虽然丢失了,但鲍君已经把它拿走了。”
3. 人物形象分析:
鲍君是一个诚实、正直、不贪图钱财的人。他在路上捡到别人遗落的钱财,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主动归还,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4. “其人”的心理分析:
“其人”之所以说“吾心未失”,是因为他试图用一种道德上的自我安慰来掩饰自己的失金。他可能希望借助“心未失”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安慰或别人的同情,反映出他内心的虚伪和缺乏自省。
5. 文章主旨: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因一时的贪念而丧失良知。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以虚假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
四、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鲍君”,面对他人遗落的钱财,你会怎么做?是如文中所写一样归还,还是视而不见?为什么?
五、结语:
《鲍君》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像鲍君一样,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