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长信怨王昌龄,长信怨的意思,长信怨赏析(-诗词大全)】《长信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著名宫怨诗。全诗通过描绘深宫中一位失宠宫女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冷落、孤独无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宫廷制度的深刻批判与同情。
一、作品背景
“长信”指的是汉代的长信宫,是汉武帝时期皇后居住的地方,后世常用来代指深宫或皇宫。王昌龄在诗中以“长信怨”为题,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宫廷中失宠女子的深切同情。
二、诗意解析
诗文如下:
> 金井梧桐秋叶黄,
> 珠帘不卷夜来霜。
> 美人一笑千金轻,
> 一朝选在君王侧。
> 忽见陌头杨柳色,
> 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虽短,但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景,点出深秋时节,宫中梧桐落叶,珠帘未卷,寒气逼人,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接着写美人虽受宠一时,却终被冷落,表现出宫廷中荣华易逝、恩宠难久的现实。最后两句则通过“杨柳色”的意象,引出对昔日爱情的追忆和对丈夫远行的悔恨,情感真挚动人。
三、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心理结合,使读者在视觉与情感上都能感受到宫女的寂寞与哀愁。
2. 对比手法:通过“一笑千金轻”与“一朝选在君王侧”的对比,突出了宫廷中地位的瞬息万变,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3. 语言凝练:全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王昌龄诗歌“清丽婉转”的风格。
四、思想内涵
《长信怨》不仅是一首描写宫女哀怨的诗作,更是一幅反映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画卷。它揭示了宫廷制度下女性的悲剧,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五、结语
王昌龄的《长信怨》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成为中国古代宫怨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人性的深刻写照。读此诗,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才情,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与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