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嫉恶如仇的意思(成语词典)】引发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成语,它们不仅富有文化底蕴,还能准确表达人们的情感与态度。“嫉恶如仇”就是其中一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邪恶、不正之事非常憎恨,甚至到了“见恶如仇”的程度。以下是对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嫉恶如仇 | 指对坏人坏事非常痛恨,就像仇恨敌人一样。形容人性格刚烈、正义感强,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惟无为而治者,其政若水,柔而不争,故能成其大。”虽非直接出自此句,但“嫉恶如仇”的精神贯穿于古代儒家思想中。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或日常评价中使用较多。例如:“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从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心狠手辣、疾恶如仇、义愤填膺 |
反义词 | 宽容大度、是非不分、麻木不仁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物性格 | 他从小便嫉恶如仇,看到不平事总要出头。 |
文学作品描写 | 小说中的主人公嫉恶如仇,最终惩恶扬善。 |
日常交流 | 这种人太偏激了,根本不懂得宽容,简直是嫉恶如仇。 |
五、总结
“嫉恶如仇”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坚持。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反映了社会对正直、勇敢人格的推崇。在现代语境中,虽然“嫉恶如仇”有时可能被误解为过于极端,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仍然是值得尊敬的一种精神。
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