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到底是什么意思】“博大精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思想、学问、文化等具有广博而深刻的特点。它由“博大”和“精深”两个词组成,分别表达了宽广与深入的双重含义。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学识、修养,或者某种文化的内涵。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博大精深”的具体含义,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性说明,并结合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博大 | 宽广、广阔,指范围广、内容多 | 多用于形容知识、胸怀、文化等 |
精深 | 深奥、精细,指内容深刻、细致 | 多用于形容学问、技艺、思想等 |
整体含义:
“博大精深”形容一个事物或人的思想、学问、文化等既广泛又深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体现了全面性和深度性的统一。
二、来源与出处
“博大精深”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博大精深”,但这一成语是后人对儒家思想高度概括后的表达,强调了儒家学说的广博与深刻。
后来,“博大精深”逐渐成为形容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的重要词汇。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学术研究 | 他的研究成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
文化评价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深入研究。 |
人物赞美 | 他为人博大精深,深受学生敬仰。 |
艺术作品 | 这幅画作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哲理。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渊博深邃 |
反义词 | 浅薄无知、肤浅粗浅、一知半解 |
五、总结
“博大精深”不仅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肯定,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全面与深刻的追求。它强调的是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平衡,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和文化精神。
“博大精深”是一个形容思想、学问、文化等具有广博和深刻特点的成语。它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常用于赞扬知识渊博、思想深刻的人或文化。通过理解其构成、来源、使用场景以及相关词语,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成语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