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目明的意思和造句是什么】“耳聪目明”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听觉灵敏、视觉清晰,也比喻人聪明、有辨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人的感官能力,还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智慧和判断力。
以下是对“耳聪目明”的详细解释及例句整理: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耳聪目明 |
拼音 | ěr cōng mù míng |
含义 | 形容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也比喻人聪明、有洞察力。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耳聪目明,心开志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聪明、有见识,也可用于描述感官敏锐。 |
近义词 | 明察秋毫、见多识广、心思缜密 |
反义词 | 耳聋眼花、愚昧无知、视而不见 |
二、常见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耳聪目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 表示他观察细致,判断准确。 |
这位老师耳聪目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 赞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观察力。 |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一个耳聪目明的经理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强调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
她耳聪目明,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敏感。 | 描述她感知能力强,反应迅速。 |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耳聪目明,还能自己做饭。 | 表示身体状态良好,感官未衰退。 |
三、使用建议
“耳聪目明”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尤其在评价他人时,可以表达对其智慧或观察力的认可。但在口语中,也可以适当使用,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耳聪目明”更多强调的是感知和理解能力,而非单纯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耳聪目明”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是一种对人智慧和能力的肯定。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能够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