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兹曲线谁发明的】劳伦兹曲线是经济学中用于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重要工具。它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洛伦茨(Augustin Cournot)提出,并由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洛伦茨(Maurice Allais)进一步发展,但更广泛地被归功于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拉文(Frank A. L. R.)?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正确的说法是:劳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马尔科姆·洛伦茨(Max O. Lorenz)在1905年首次提出的。他当时是美国农业部的一名统计学家,为了分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而设计了这条曲线。
劳伦兹曲线是一种图形工具,用来表示收入或财富的分布情况。该曲线以横轴表示人口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或财富的累积百分比。如果收入完全平等,曲线将是一条对角线;若存在不平等,则曲线会向下弯曲。劳伦兹曲线由马尔科姆·洛伦茨(Max O. Lorenz)于1905年提出,用于衡量社会经济中的不平等现象。此曲线后来成为基尼系数计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
劳伦兹曲线相关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劳伦兹曲线(Lorenz Curve) |
提出者 | 马尔科姆·洛伦茨(Max O. Lorenz) |
提出时间 | 1905年 |
所属领域 | 经济学、社会学 |
主要用途 | 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
图形特征 | 横轴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财富累计百分比 |
完全平等时形状 | 对角线(45度线) |
不平等时形状 | 向下弯曲的曲线 |
相关指标 |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劳伦兹曲线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图形工具,更是理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它的发明者马尔科姆·洛伦茨虽不如其他经济学家那样广为人知,但他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不容忽视。
以上就是【劳伦兹曲线谁发明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