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糠之妻什么意思】“糟糠之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艰苦生活中共同经历、不离不弃的夫妻关系。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常用来表达对妻子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糟糠之妻 | 
| 拼音 | zāo kāng zhī qī | 
| 出处 | 《后汉书·宋弘传》 | 
| 含义 | 指与丈夫共度艰难生活的妻子,比喻妻子在困苦中陪伴丈夫,不离不弃。 |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或感谢妻子在困难时期的陪伴与支持。 | 
| 近义词 | 相濡以沫、患难夫妻 | 
| 反义词 | 背信弃义、另觅新欢 | 
二、详细解释
“糟糠”指的是酒渣和谷皮,是古代贫苦人家用来充饥的食物。因此,“糟糠之妻”原意是指那些在贫困时期与丈夫同甘共苦的妻子。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情感象征,表示妻子在丈夫落魄时依然不离不弃,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妻子的敬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夫妻情义的重视。在古代社会,婚姻往往被视为一种长期的责任和承诺,而“糟糠之妻”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三、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如小说、戏曲中常用“糟糠之妻”来描写夫妻之间的深情厚谊。
- 日常对话:人们在表达对妻子的感激时,会说“你真是我的糟糠之妻”。
- 演讲或文章:在强调夫妻情义或人生哲理时,也会引用这一成语。
四、文化背景
“糟糠之妻”最早见于《后汉书·宋弘传》,讲述的是宋弘在富贵之后仍不忘旧妻的故事。他拒绝了皇帝为他挑选的贵女,坚持娶回当年一起吃苦的妻子,展现了古人对忠贞爱情的追求。
这一典故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夫妻情义的重要符号。
五、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但“糟糠之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珍惜感情,尤其是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重要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糟糠之妻”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忠诚、坚韧与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