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ECTS评分】在急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早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至关重要。ASPECTS(Acute Stroke Prognosis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core)评分作为一种快速、客观的影像学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判断和治疗决策中。
ASPECTS评分最初由美国学者于2001年提出,主要用于评估CT平扫图像中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该评分系统基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10个关键部位进行打分,每个区域根据是否存在低密度影或水肿情况给予0分或1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脑组织损伤越轻,预后越好。
ASPECTS评分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耗时短,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尤其在溶栓治疗前的评估中,ASPECTS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并预测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然而,ASPECTS评分并非万能。它主要适用于CT平扫图像,且对早期缺血性改变的敏感性有限。此外,评分结果受到阅片者经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如MRI、灌注成像等)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ASPECTS评分也在不断优化和拓展。例如,部分研究尝试将ASPECTS评分与血管成像相结合,以提高对侧支循环和梗死核心的识别能力。同时,AI辅助的自动评分系统也逐渐进入临床实践,有望进一步提升评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总的来说,ASPECTS评分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在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策略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改善患者预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仍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ASPECTS评分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