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池的操作手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CASS池(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它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序批式反应器(SBR)的优点,具有运行灵活、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为了确保CASS池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处理水质,操作人员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CASS池的基本原理
CASS池是一种间歇式运行的生物处理系统,其核心在于通过周期性地控制进水、曝气、沉淀和排水等阶段,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进水阶段:污水进入CASS池,同时进行搅拌,促进混合均匀。
2. 曝气阶段: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充氧,使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完成硝化作用。
3. 沉淀阶段:停止曝气,让活性污泥自然沉降,分离出上清液。
4. 排水阶段:排出处理后的清水,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二、CASS池的操作要点
1. 进水控制
- 根据进水水质和水量调整进水时间与速率,避免冲击负荷对系统造成影响。
- 确保进水pH值在6.5~8.5之间,以维持微生物的活性。
2. 曝气管理
- 曝气时间应根据进水浓度和处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通常为2~4小时。
- 控制溶解氧(DO)在2~4 mg/L之间,以保证好氧菌的正常代谢。
3. 沉淀与排水
- 沉淀时间一般为1~2小时,确保污泥充分沉降。
- 排水时应缓慢进行,避免扰动已沉降的污泥层,防止污泥随出水流失。
4. 污泥排放
- 定期监测污泥浓度(MLSS),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决定排泥频率。
- 排泥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三、日常维护与注意事项
- 设备检查:定期检查鼓风机、曝气头、搅拌器等关键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 水质监测:每日记录进出水的COD、氨氮、总磷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每个运行周期的时间、参数及处理效果,便于分析和优化运行策略。
- 应急处理:如遇停电、设备故障等情况,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或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处理建议 |
|----------|-----------|------------|
| 出水浑浊 | 沉淀时间不足或污泥膨胀 | 延长沉淀时间,检查污泥状态 |
| COD去除率低 | 进水浓度过高或曝气不足 | 调整进水负荷,增加曝气时间 |
| 污泥上浮 | 溶解氧过低或污泥老化 | 提高曝气强度,适当排泥 |
五、结语
CASS池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其运行效果与操作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和持续的维护,才能充分发挥其处理能力,保障出水水质达标。对于操作人员而言,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提升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