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遇狐丘大人原文与译文】《孙叔敖遇狐丘大人》是出自《说苑》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楚国名臣孙叔敖在仕途上遇到一位隐士狐丘大人,通过对话获得人生启示的故事。该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谦逊、自省与知足的重要性。
一、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相,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他在一次外出时遇到了一位名叫狐丘的大人,两人进行了一番交谈。狐丘大人指出孙叔敖虽然功成名就,但内心仍有不安和忧虑,并提醒他要懂得“知足常乐”。孙叔敖听后深受启发,从此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最终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圆满。
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智慧与修养,也传达了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具有很高的道德教育意义。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孙叔敖遇狐丘大人,问曰:“吾闻君子有三乐,可得闻乎?” | 孙叔敖遇见狐丘大人,问道:“我听说君子有三种快乐,可以听听吗?” |
| 曰:“吾之三乐,曰:一曰得天下之贤,二曰见贤而能用之,三曰得天下之贤而不能用,此非吾之乐也。” | 狐丘大人回答:“我的三种快乐是:第一是得到天下的贤才,第二是见到贤才而能任用他们,第三是得到贤才却不能任用,这不是我的快乐。” |
| 叔敖曰:“吾之三乐,曰:一曰不以利累身,二曰不以名累心,三曰不以位累志。” | 孙叔敖说:“我的三种快乐是:第一是不因利益而累及自身,第二是不因名声而扰乱心志,第三是不因职位而影响志向。” |
| 曰:“子之三乐,乃所以致忧也。” | 狐丘大人说:“你的三种快乐,反而会导致忧虑。” |
| 叔敖曰:“何谓也?” | 孙叔敖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
| 曰:“夫得天下之贤,而不以道制之,则其祸可立而待也;见贤而不能用,虽贤亦无益也;得贤而不能用,是失贤也。” | 狐丘大人说:“得到天下的贤才,却不以正道来驾驭他们,那么灾祸很快就会到来;见到贤才却不能任用,即使贤才也没有用处;得到贤才却不能任用,就是失去了贤才。” |
| “不以利累身,是外也;不以名累心,是内也;不以位累志,是志也。外不累,内不扰,志不移,可谓至矣。” | “不因利益而累及自身,是外在的;不因名声而扰乱心志,是内在的;不因职位而影响志向,是志向的体现。外不被牵累,内不被扰乱,志向不改变,可以说是达到极致了。” |
三、结语
《孙叔敖遇狐丘大人》通过两人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安宁与道德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这一故事对现代人也有重要的启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与内心的平和。
以上就是【孙叔敖遇狐丘大人原文与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